老河口市:“接到投诉及时处理”解决道路隐患
作者:bet356体育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5-11-16 12:37
荆楚网(湖北日报)(通讯员 孙国艳)“积水覆盖坑洼,三轮车深陷坑内,危险无处不在!” 11月12日,老河口市梨花大道与环五街交叉口隐藏的道路塌方险情,引起了市委社会工作部门官员的共鸣。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市委社会工作部门迅速反应,以“快速反应、严格执行、严格监管”的工作作风,打响了保障人民群众“脚部安全”的民生攻坚战。 当天,政府服务热线12345接到工单,迅速启动救援行动,与时间赛跑。 “这个坑洞藏在水里,如果你骑三轮车,你就会掉进去!”市民的呼声成为市部分社工部门的“急令”y 委员会。当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时,发现人行道一侧潜伏着一个3米长、1米深的坑洼,犹如“隐形陷阱”。松散的土壤和积水对路过的行人和车辆造成了危险。 “公共安全不是小问题,我们不能再犹豫。”面对危机,工作人员果断行动,现场启动“网络呼叫、部门报告”协调机制。 2018年全市重大公路保护管理权移交文件中,明确市交通运输局是责任主体,现场管理也有实际支撑,这标志着“一纸制”落地到“地面”。精准下达“限时完工通知书”,要求一周内下达修复方案,一个月内完成修复,全过程严密监控,确保道路畅通无阻。果断结束挫折。 这场与时间赛跑,不仅加快了隐患应对速度,而且以“落地负责、面对面交办”的创新模式打破了部门壁垒,让“民生诉求落实到基层、责任压力传递到一线”更容易成为执政常态。建立“群众监督、部门自查、专班监督”三重监督网络,将民生工程全程置于“阳光下”。公众化身“监督者”,通过12345热线、群众大会等方式实时反馈。交通部门充当“自查员”,及时上报施工进度和技术参数,实现施工过程完全透明。专门的团队充当“监督者”,及时监督工作表现不称职。更深远的是建立了“隐患整治——群众接受——长效维护”的闭环机制。这一“敞开民生大门”的举措不仅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也让“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 坑洼的修复体现了老河口公民发展和有效治理的深层逻辑。近年来,该市以党建为引领,依靠“冤屈平反”机制,建立了问题排查、问题联合治理的“基层治理网络”。此次事件发生后,市交通局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排查,推动治理从“先行点”向“广域”拓展。这种“治理+服务”和“监督+协同治理”“CE”模式正在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成群众满意的“最美一公里”。 “人们的‘表情包’就是我们的‘风向标’。”老河口市委社会工作部一位负责人说。公民生活问题再小,也要本着“钉死棺材”的精神,解决到底。从保障“脚下安全”到提升“幸福指数”,从解决具体隐患到构建长效机制,老河口市正在用“破坏”的勇气、“创造”的智慧、“落实”的责任,将基层治理的“愿景图”转变为一幅群众触手可及的“真实山水画”。
电话
020-66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