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中网讯(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孙国艳)近日,提升老河口市当地志愿服务能力培训交流活动在清华宾馆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重点提升基层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率,激发团队活力。旨在通过系统培训和交流,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劲动力。市(区)管理人员、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180余人参加。
培训班现场。图片提供:通讯员
培训会上,襄阳市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春雨副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胡军老师对活动逻辑和实施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以心理资本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社区志愿者活动培训”为主题,提出了志愿服务的路径。他强调,“不能以缺乏项目载体为借口阻碍服务创新,关键是要用创新思维挖掘需求、整合资源。”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准确了解群众关心独居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急、重、急”的问题,策划有温暖、有实效的服务项目。针对资源匮乏导致的需求耦合问题,胡军提出构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的机制三重耦合模式,确保志愿服务精准满足民生需求,实现服务效率最大化。
老河口牛牛爱心协会张亚丽分享了“牛牛爱心”等专项项目的成功经验以《社区志愿服务案例分析与实践》为题,结合湖北省、湖北市社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实践经验,对“白银时代学校”的智能手机辅导和“4点30分班”的课后托管进行了探讨。襄阳。详细分析了从资源整合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阐释了如何通过协调当地学校、退休教师等内生资源,有效解决老人和儿童校外托管问题的“数字鸿沟”。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并为该领域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实践模型。
在互动讨论环节,志愿者代表张亮提出的“积分激励机制”引发热议。他建议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将服务时间、公众评价等纳入积分体系。经过用积分换取生活必需品或利用反向志愿服务,可以增加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一提案得到了广泛认可,将鼓励不同社区积极探索各种激励模式,让志愿服务变得“有温度、有收获”。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以“资源整合、品牌建设”为重点,从挖掘内部资源潜力、盘活外部资源、强化政治资源、调动无形资源力量四个方面构建综合资源支撑体系。同时,通过明确品牌定位、统一标志设计、强化公关,将“老年免费医疗日”、“地方文化节”等专题活动作为常态化服务,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牌、一领域、一特色”的志愿服务格局。
此次培训不仅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也产生了“志愿服务强化基层治理”的广泛共识。参加培训的员工纷纷表示,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精准回应群众需求,全心全意开展志愿服务,将志愿精神深入基层,结出硕果。
以本次培训为新起点,老河口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完善保障机制,努力打造基层志愿服务“老河口模式”。同时,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谱写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为推动老河口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